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维修 >

汽车软管,从里往外腐蚀,不一定知道吧?

[摘要]软管存在于汽车各个部位,各担负着不同的作用,但是软管又是极易腐蚀的,所以软管的检查和使用判断对车主来讲也很重要,新车暂不考虑,特别是六年以上的旧车,就要考虑是否检查一下了。 第一:冷却液软管。 作为柔性的管道连接,冷却液软管广泛应用于汽车的...

  

  软管存在于汽车各个部位,各担负着不同的作用,但是软管又是极易腐蚀的,所以软管的检查和使用判断对车主来讲也很重要,新车暂不考虑,特别是六年以上的旧车,就要考虑是否检查一下了。

  第一:冷却液软管。

  作为柔性的管道连接,冷却液软管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压力蓄能器及辅助热交换器。

  为了保证冷却液顺畅地流经进入歧管和阀体的需要,冷却液软管采用了奇形怪状的树形多分支子通道结构。

  冷却液软管不仅要满足功能、结构尺寸及性能等的要求,还必须保证与布置极其复杂、紧凑的发动机室完全适配。

  姑且不谈设计的影响,发动机的高温辐射和油液浸泡也能够使冷却液软管外部逐渐老化。

  但是无论怎样,其最常见的老化还是由里向外进行的。

  所以,当外部出现微小的针眼时,就表明了其软管内部已经发生严重腐蚀。

  该损耗槽是电化学腐蚀作用的结果,也是冷却系统微型电池效应的自然现象。

  空气中的氧是导致该化学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改进冷却系统的加注工艺能够有效避免此类故障事故的发生。

  当冷却液发生实质性泄漏时,故障自然一目了然。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在不拆卸软管的前提下,如何诊断其内部发生的腐蚀情况。

  如下的方法能够帮助您快速准确地发现即将寿终正寝的冷却液软管:

  用手揉捏软管,特别是散热器上部、旁路、歧管、阀体和加热器的软管,而其连接端部更是重中之重。

  如果揉捏处有明显发软或缺乏弹性的手感,相对于其他部位,则表明该处软管发生了严重腐蚀。

  如果此时该车的行驶里程较低,建议检验其冷却系统的电压。

  检验时,电压表的负极与电池的接地极相连;正极插入冷却液中。不可接触到任何金属部件。

  如果电压读数在0.3V以上,则需要对整车的接地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同时,应确保没有辅助接地极与散热器支架相连。

  对于软管子通道来说,即使只有一个支路发生泄漏,明智的做法也应该是更换整个冷却液软管,否则只会让您事倍功半、因小失大。

  虽然大多数软管可以进行无扭结的柔性安装,但是由于成型模制软管更适合于紧凑安装空间的需要,所以几乎所有的软管还是采用了成型模制工艺。

  冷却液软管的OEM卡箍通常采用弹性卡环结构(Spring-Band)。弹性卡环使软管内部产生压缩永久变形,进而实现具有均匀持续压力的更为紧固的连接。

  但是,当软管连接端部发生沟缝或变形时,OEM弹性卡环的密封性能就不如优质的维修用卡箍了。维修用卡箍主要有可以持续调整压紧力的塑料收缩卡环(Shrink-Band)和具有永久张力的卡圈或板簧的涡轮副卡箍(Worm Drive Type)。

  其中涡轮副卡箍能够在圆周360。

  方向上产生均匀的压力,并通过压紧产生的压缩永久变形来保证紧固连接的可靠性。

  性能优越的软管卡箍不仅可以防止冷却液的泄漏,而且还能够大大减少发动机冷却过程中吸入的空气量。

  第二:真空管。

  现今的排放控制技术能够对混合气浓度进行实时的监控和补偿,甚至当真空管发生泄漏时仍能够维持排放测试系统的正常工作。

  但是如果真空管长期抱病工作,肯定会引发驾乘者对行车舒适性降低的抱怨。

  真空管位于复杂紧凑的动力总成部件之间,使得本来十分简单的外观检验都很难进行,更不用提深入腹地的实地考察了。由于真空管邻近(或搁在)排气歧管和汽缸顶部,自然孕育着潜在的危险。

  另外,真空管从废气再循环装置EGR的输入信号管附近通过,并沿着发动机罩后经电池组下方通过,这些区域既有锋利的薄铁边角,又有电池酸液泄漏的可能,所以真空管处境艰险,极易受伤致残。

  第三:自动变速器冷却液软管。

  许多自动变速器冷却管路中包含有一部分橡胶软管。其流路相当复杂,让人眼花缭乱,难以分辨。一旦它们发生泄漏,势必导致变速器总成发生故障,并且在此期间,车载预警系统不会作出任何提示,即自动变速器没有安装冷却液泄漏传感器。

  第四:动力转向机软管。

  动力转向机蓄能器发生泄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系统故障。该故障有很多潜在的泄漏点,其中油泵回油软管是事故常发地段之一。

  无论你是爱车如命,还是爱自己生命;无论你是超级车主,还是自驾达人,都建议添加《酷车无忧》;

  养车玩车,有问必答;微信公众号:kuche51


《汽车软管,从里往外腐蚀,不一定知道吧?》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weixiu/296497.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