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9 17:58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回顾2016年4月的北京车展,几乎各大厂商都推出了新的SUV产品,而奇瑞汽车作为最重量级的自主品牌,也发布了基于概念车TX打造而来的瑞虎7,并计划于下半年上市。瑞虎家族对于奇瑞来说,属于品牌旗下的中流砥柱,而作为奇瑞“2.0时代”全新产品,瑞虎7的意义非同反响。在紧凑型SUV细分市场里,已经有了瑞虎5的存在,那么这次投放瑞虎7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奇瑞的产品战略布局又是怎样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解读一下:
瑞虎7从何而来?
奇瑞汽车目前正处于战略转型期间,依托技术2.0“、”品质2.0“、”国际化2.0“三大升级,带来奇瑞2.0时代,重新定位了品牌形象,发布了全新设计理念Life in Motion(生?动)。早在2012年,奇瑞携概念车TX在日内瓦车展上,一举荣获当年的“年度最佳概念车奖”,以“上善若水”的理念设计,赢得了诸多评委与媒体的赞誉。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奇瑞居然没怎么改动,就将其量产了,那车身“一叶扁舟”划过的弧线优雅动感,车身比例协调,家族式水纹涟漪式中网,大嘴设计,回形标的大灯,矩阵式LED虎爪尾灯,Coupe溜背造型等等,都尽可能地保留了概念车的设计元素。
从车身尺寸上来看,瑞虎7与瑞虎5差别不大,只是在轴距上稍有加长,都属于紧凑级SUV产品。如见下图:
动力总成未更新,依旧是瑞虎5上的1.5T涡轮增压和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但是从底盘构造上来看,瑞虎7并不是瑞虎5的拉皮加长款,而是全新打造。比如H型前副车架、多连杆后悬架等,可以看出这完全是奇瑞新一代技术成果的产物,而带来全新设计的内饰设计和多媒体交互系统,是有着一定的竞争实力的。
为何不是瑞虎5的垂直换代产品?
从产品更迭的速度,奇瑞明显落后于老对手吉利,在竞争力上尽显疲态。瑞虎5上市已近三年,销量“惨淡”,甚至还是靠瑞虎3继续扛旗,市场表现不尽人意。但为何这次瑞虎7以高于瑞虎5的命名方式出现,而不是作为瑞虎5的垂直换代产品?若以韩系产品或哈弗产品作为参照系,作为SUV市场的差异化细分成果,哈弗H2、红标H6/蓝标H6,形成了完整的产品链条,严丝合缝地嵌入消费者需求中。那么瑞虎7与瑞虎5的关系如果不能理顺,在产品定位上就会产生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结果。
在瑞虎5与瑞虎7的定位上,有两种可能性:一则可效仿现代ix35与全新途胜的关系,在瑞虎7上市之后,将瑞虎5的价格下调,营造出可观的性价比优势,而将瑞虎7升级到直接对标H6运动版的竞争品,在10万元这个重要的价敏感点上下两端,以两代同堂的方式对抗H6与H2;二则可以效仿红标H6与蓝标H6,但是瑞虎5逐渐走低的销量不能扛鼎,过高的价格定位也会让瑞虎7优秀的竞争力束之高阁,让消费者敬而远之,以自主品牌目前的品牌号召力,没有办法让瑞虎7这样去承担销量重任。
对于瑞虎5而言,瑞虎7的意义又何在?
可以预见,对瑞虎5而言,瑞虎7出现的意义绝不是换代那么简单,而是奇瑞希望用新战略时代的产品来重振旗鼓。从瑞虎7的命名可以看出其定位要高于瑞虎5,这样瑞虎5就有继续销售的可能,有了瑞虎7在10-15万价格的主战场与自主品牌老对手搏杀,瑞虎5就可用廉价战略扫荡三四线市场,继续发挥规模效应,积累产品的口碑,完成新时期的市场逆袭。
从瑞虎7看奇瑞的战略布局
而奇瑞作为国产汽车品牌曾经的领头羊,在近二十年的奋斗过程中也享有过许多荣光,风云、QQ、瑞虎3等一代又一代的畅销产品便是有力的佐证。但是随着SUV热销时代的到来,奇瑞却一直没有拿出能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品,瑞虎5在2016年上半年的销量连哈弗H6的一个月销量都不如,而其它竞争对手,如宝骏560、传祺GS4、长安CS75等个个不好惹,同时老对手吉利全新推出的SUV博越也来势汹汹,让奇瑞没有办法在这个热火朝天的SUV市场中分得一杯美羹。而瑞虎7的发布或许是正当其时,奇瑞将其作为奇兵布局全新的产品线,将其打造成为一款爆款产品,想在这个市场上获得重振旗鼓的机会。
小结
自主品牌在经过了二十年左右的发展之后,现在纷纷处在了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中,奇瑞将其称之为2.0战略,从技术、品质、国际化三个方面来提升品牌的的影响力,瑞虎7是该战略下第一款产品,拥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但是,在这个细分市场上已经涌现出太多优秀的竞争对手,这些前辈甚至有实力与合资品牌产品一较高下,而瑞虎7与它们相比到底能够有多大的胜算?就要看奇瑞这手好牌怎么去打了,非常值得期待。
(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的卡爸!公众号首页给我留言,我来陪你聊汽车。卡爸玩车公众微信号:kabawanche)
《最好的自主SUV之一,带你提前了解奇瑞瑞虎7》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remen/536243.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