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2 10:57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大数据分析:90后或是中系车挑战韩系车的突破口
韩系车(现代起亚)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用户篇)
一、从品牌到车企再到车系,韩系车的90后用户增长率都低于大盘
二、韩系车提升年轻化的突破口在SUV领域
三、90后或是中系车挑战韩系车的突破口
韩 系车之所以能在中国车市立足,离不开大量年轻用户的支持,当年一款经济实惠的伊兰特,硬是从捷达、桑塔纳手中抢走了大量年轻用户。如今90后等新一批年轻 群体,依旧是中国车市最有生机和活力的购车群体:2015年90后用户的上牌量渗透率(占比)为6.91%,总量超过百万辆,增长率达86.8%,遥遥领 先于其它任何一个年龄段;初步预计2016年90后上牌量将超200万辆,届时足以媲美巴西、加拿大、俄罗斯、印度等任何一个汽车消费大国的全年新车销 量……争取90后等年轻用户对韩系车依旧是意义深远。
一、现代、起亚两大品牌的90后用户增长率都低于大盘
2015 年现代、起亚两大韩系品牌的90后用户渗透率都超过了6.91%的行业整体水平,分别为7.74%和8%,其在热门汽车品牌渗透率TOP20排行中,也比 较靠前,仅次于宝骏、吉利、雪佛兰、马自达,领先于本田、日产、大众、丰田等竞品。但两大韩系品牌的90后用户增长率都低于86.8%的行业整体水平,分 别仅为58.29%和74.1%,低于别克、本田、丰田等主流合资品牌,也低于哈弗、长安、宝骏等主流中国品牌。
二、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两大韩系车企的90后用户增长率都低于大盘
2015 年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90后用户渗透率都高于大盘,分别为7.75%和8.12%。在热门车企90后用户渗透率TOP20中,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 亚也比较靠前,领先于上汽大众、上汽别克等劲敌,一汽-大众的90后用户渗透率甚至都跌出了TOP20行列。但北京现代和东风悦达起亚的90后用户增长 率,都低于大盘增速,如该趋势不能得到有效改观,韩系车企在90后领域的渗透优势,或将很快变为劣势。
三、在六大细分车市,韩系主力车系的90后增长率普遍低于劲敌
在 六大主流细分车市,除小型SUV,韩系车的渗透率都高于所在细分车市的整体水平。与核心竞品相比,韩系车的90后增长比较乏力:在小型轿车市场,瑞纳、 K2的90后增速低于POLO、威驰等;在紧凑型轿车市场,朗动、K3低于英朗、卡罗拉;在中型轿车市场,K5低于雅阁、凯美瑞;在紧凑型SUV市 场,ix35、智跑低于途观;在中型SUV市场,全新胜达低于汉兰达……韩系车在争取90后的过程中,将面临严峻挑战。
四、韩系轿车的90后渗透率高于整体水平,提升突破口在SUV领域
轿车是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年轻化的主体,两者的瑞纳、悦动、朗动、名图、K2、K3、K5等主力车系的90后用户渗透率都高于行业整体水平;韩系轿车与 SUV系形成鲜明对比,其ix25、ix35、KX3、智跑等主力SUV车系的90后渗透率都低于大盘;在热门车系的90后用户渗透率TOP20排行中, 韩系车也处于主体地位,且是清一色的轿车,但除名图外,其余的90后用户增长率都低于行业整体水平……目前轿车市场出现大幅萎缩,大量年轻用户转向SUV 车市。在此过程中,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韩系车企的年轻化战略,明显有些滞后,另外,随着全新途胜、KX5等涌入,以及未来可能会推出的廉价SUV车 系,相信SUV车市将成为韩系车争取90后等年轻用户的重要突破口。
五、90后或是中系车挑战韩系车的突破口
吸 引年轻用户原本是韩系车的优势所在,但在过去的一年,从品牌到车企再到具体车系,韩系车90后用户的增长率明显低于大盘,年轻化战略面临严峻挑战:面对 90后等新一批年轻用户,韩系车的经济实惠等卖点不再鲜明,哈弗H6、帝豪、宝骏730等部分中系车后来居上;年轻用户感兴趣的科技、设计等,韩系车也不 具备优势,在电动车、车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韩系车不仅被特斯拉、苹果、谷歌等外来者盖过风头,也落后于福特、通用、丰田等传统劲敌……90后等年轻用 户,似乎对韩系车越来越不感冒了。
韩系车吸引90后等年轻群体能力的减弱,为中系车 提供了机遇,建议长城、哈弗、吉利、宝骏等将年轻化作为重点营销板块之一,别整天唠叨“造国民车”等空洞的概念。同时也是挑战,必定中系车也存在设计不 足、科技不强等现实挑战,且落后程度远胜于韩系车。诸如众泰、陆风等虽能通过“学习”,借鉴他人设计,但从渗透、增长等数据来看,这些举措并没有使他们受 到90后等年轻用户的追捧。
赶超对手,一定是在正道上实现的。做正确的事情,这也是汽车之家的核心价值观。
《90后更喜欢中系车还是韩系车?》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news/468075.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