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04 17:25 我来说说 我要投稿
西南地区。主要发挥广西、云南、西藏等地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周边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建设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重要门户。
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发挥海外侨胞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独特优势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台湾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出妥善安排。
内陆地区。利用内陆纵深广阔、人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优势,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重点区域,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战略支撑和成都、郑州等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战略合作。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
问: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已经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答: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获了一批早期成果。
一是高层引领推动,达成合作新共识。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了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出席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发展问题,多次与有关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进行会晤,深入阐释“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达成了广泛共识。
二是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双多边合作。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卡塔尔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与科威特签署了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丝绸城”有关合作的备忘录,与俄罗斯签署了地区合作和边境合作的备忘录。研究提出了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三是加强沟通磋商,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投资贸易合作、金融、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快推进了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建设。
四是统筹各种资源,完善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将统筹国内各种资源,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支持。如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发起设立400亿美元规模的丝路基金,强化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投资功能,推动银行卡清算机构开展跨境清算业务和支付机构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等。
五是地方积极响应,主动作为。自“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各地方积极行动,根据自身情况,在组织专门力量、广泛开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各地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论坛、研讨会、博览会等,对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问:《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后,中国政府将如何推动落实?
答:“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跨越时间长、建设任务重,需要加强组织和领导,统筹做好对内、对外两方面工作。为此,中国政府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具体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中国将与沿线国家一道,不断充实完善“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共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对接沿线国家发展和区域合作规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和备忘录;在既有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框架下,通过合作研究、论坛展会、人员培训、交流访问等多种形式,促进沿线国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内涵、目标、任务等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和认同;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让当地人民受益。
《相关负责人就“一带一路”建设问题答记者问(2)》由河南新闻网-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news/166990.html,谢谢合作!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