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情 >

【3.15调查】网约车平台何以甘愿成“违规帮凶”

[摘要]凤凰网汽车2018 315调查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七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然而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网约车市场违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平台在其中不仅没能尽...

凤凰网汽车·2018 315调查 2016年7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七部委联合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然而经过一年多的调整,网约车市场违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平台在其中不仅没能尽到监管义务,反而对司机的违规行给予经济补偿。凤凰网汽车走访司机、乘客,为您带来规则建立之后,网约车市场众生相。

问题一:司机们的“烦恼”

记者首先与20多位网约车司机进行了交流,这些司机来自滴滴、易道、神州等主流网约车平台,但当记者问起是否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以下简称“《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以下简称“《驾驶证》”)时,没有一人能够完整出示这两个证件。

既然从事网约车行业,为什么不全力争取《运输证》和《驾驶证》?易道司机陈师傅,道出了个中缘由。《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对运营车辆做出了要求。以北京市为例,办理《运输证》需要将车辆使用性质变更为“预约出租车”,对这类车辆的限制包括:行驶里程达到60万公里时强制报废,未达到60万公里但使用年限达到8年时,退出网约车运营。对陈师傅来说,这一要求大大缩短了自家迈腾的使用寿命。“换辆新车,再算上油钱,那我这也太亏了吧?”陈师傅反问。开顺风车的王女士拥有京籍和京牌,但同样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也放弃了资格证的获取。

司机们有恃无恐的另一个原因是乘客们的妥协。笔者随机对10名网约车乘客进行了询问,这些乘客在来自互联网、IT、金融、移动运营商、税务等各行各业。职业属性使他们对政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所有人都表示从未要求网约车司机出示《运输证》和《驾驶证》。“如果要证,那估计我就叫不到车了。”姚女士说出了大多数乘客的心声 。在现实面前,规范性不得不为出行这一基本需求让路。

司机与乘客的态度使居中的网约车平台也无意强求。多位司机向记者确认,对缺少《运输证》和《驾驶证》的司机平台有意维护,甚至不惜给予经济补偿。易道会告诫司机哪些区域是查处多发地段,建议司机绕行;滴滴的做法则更直接,不具备《运输证》和《驾驶证》的司机,首次被处罚,平台会按照罚款金额100%进行补偿。

如果《运输证》和《驾驶证》不能戳中乘客们的“要害”,那么最令他们困扰的又是什么呢?

问题二:被拒载的尴尬

乘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是“拒载”。“拒载”一直是困扰乘客的“顽疾”,网约车的诞生似乎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平台派单后,司机方面取消订单服务评分和后续派单都会受到影响。那么此类规则的出现,是否真的杜绝了司机拒载的问题呢?显然没有。北京的张先生叫车,对方很快以信息形式回复 “去不了换个吧”,张先生赶时间,听从了司机的建议。张先生表示:“不是头一回碰见这种事儿了,也没办法,大家都不容易。”

李女士的经历更令人不快。“客气一点的还知道打个招呼,不客气的拖到(乘客)迟到直接把你撇下。”一周内两次被司机“放鸽子”的李女士很是不满。本月初,李女士通过滴滴出行预约了一辆快车,期间司机以不能停车为由驶离约定地点。李女士尝试电话联络司机,司机要求李女士在约定地点等待,然而在等待过程中系统显示李女士迟到,司机取消订单。按照滴滴方面的规定,乘客迟到司机取消订单并无责任。

事后李女士进行了投诉,并与滴滴方面进行了多轮沟通。滴滴回复称,本次投诉将影响司机的服务评分和派单数量,并提供两张15元优惠券作为补偿。

问题三:乘车被迫成为冒险

网约车规定要求展示司机个人信息,但在实际情况中,接单的司机和有时候并不是网约车平台信息上显示的司机;车辆信息不符的情况也不少见,车型、车牌都不同。在望京工作的李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今年1月的某一天,李女士通过滴滴预约了快车服务,在到达约定地点后,并未见到指定车型。就在这时,李女士接到了陌生来电,对方称自己是接单的快车司机,并告知李女士另外的车牌号和车型信息。依照电话中的指示,李女士找到了车辆。

无独有偶,3月10日笔者在滴滴预约快车服务,订单显示接单车辆为京牌尾号xx0。而很快,笔者收到了司机在滴滴出行APP上发来的信息,说明车牌尾号是xx5。在交谈中,王师傅透露,当初在滴滴注册的过程中,为了便于通过审核,所以采用了尾号xx0牌照信息,而在实际运行中,自己并不使用该车。

毫无疑问车辆信息与平台认证信息不符是一种违规行为,乘客应该首先拒绝乘车并及时向网约车平台进行反馈。如果用户无视这一问题选择乘车,一旦出现问题,平台的责任难以认定,乘客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将无从谈起。而在实际生活中,出行的迫切需求往往占据上风,迫使乘客宁可承担风险,也要侥幸一试。

问题四:鸡毛蒜皮但着实不爽

事实上,在与网约车司机和乘客的沟通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感叹,网约车变贵了。网约车初期企业争相补贴,司机乘客同时拿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现在快车的价格普遍高于出租车,并且不少平台推出了高峰时段加价、每单加价、加价呼叫位置更远的车辆等各类服务,进一步提升了网约车的消费门槛。乘客们的理性让他们为网约车发展回归理性而叫好,感性却令他们不禁怀念旧日的美好时光。

不断演进的网约车市场推动平台加速网约车APP的迭代和升级,但有时问题恰恰出在APP身上。居住在深圳的胡女士就有这样的遭遇。叫车时显示的存在优惠券,到了付款时就神秘消失了,胡女士为此数次与客服进行沟通。事件最后以平台方面补给胡女士优惠券告终。“沟通了N次……”胡女士认为维权的时间成本很高。

另外一个乘客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是车内坏境。“臭,太臭了。”谈到乘坐网约车的体验,嗅觉灵敏的唐女士对车内坏境耿耿于怀。唐女士所提到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专职司机,车辆运行时间长,又无法实时进行清理;更有甚者忙于工作“以车为家”,吃饭、睡觉都在车上;个别乘客不听劝阻坚持在网约车上抽烟……凡此种种,车内环境可想而知。

诸如上述提及的小事,绝对无法阻挡网约车普及的大势,但却真切地影响每一位乘客的日常生活。对他们来说,这些不会左右他们坐不坐网约车,但绝对会对他们下次出行选择哪个平台构成影响。

不到两年时间,网约车市场突飞猛进、规则有序建立,这一点公众有目共睹。但在制度之下,司机违规操作、乘客的“委曲求全”、平台浑水摸鱼同样是真实存在的一面。重视他们提供的信息,并基于此向着更为积极的方向加以改进,成为当下行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3.15调查】网约车平台何以甘愿成“违规帮凶”》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hangqing/723708.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