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情 >

日产汽车:中国交通死亡率趋缓 智能安全技术是关键点

[摘要]凤凰汽车讯 中国的交通死亡事故从2002年的109381人降低至2015年的58022人,自2002年起死亡率降低46%。 日产汽车公司先行车辆性能开发部部长高桥信彦在8月9日的第十一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上发表以下一步的全方位安全立意为主题的演讲时说道,他认为,目前...

凤凰汽车讯 “中国的交通死亡事故从2002年的109381人降低至2015年的58022人,自2002年起死亡率降低46%。” 日产汽车公司先行车辆性能开发部部长高桥信彦在8月9日的“第十一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论坛”上发表以“下一步的全方位安全立意”为主题的演讲时说道,他认为,目前死亡率已趋于瓶颈,主动安全技术是打破瓶颈的关键。

日产汽车公司先行车辆性能开发部部长高桥信彦在总结回顾了过去十年间中国交通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中国道路安全的新课题,并从加强车辆主动安全、主,被动相结合等角度分析解决之道,描绘了以技术为本,与多方协作共绘中国和谐道路交通安全的新蓝图。

日产汽车公司先行车辆性能开发部部长高桥信彦

“日产汽车见证了过去十余年间,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得到了逐年改善,” 高桥信彦说:“日产汽车将继续积极推广其 ‘三重保护’(社会安全、个人安全、车辆安全)的安全理念,同时,加速发展智能主动安全技术,寻求主、被动安全技术的有力结合,在降低交通事故、改善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等交通课题方面做出贡献。”

但是针对中国复杂的交通路面,低速电动车、外卖车辆、共享单车等等都成为很大的交通隐患,高桥信彦在会后接受凤凰汽车采访时说道,“一般来讲电动自行车的碰撞行为分成两步,首先是发现电动单车的出现,第二步就是怎么去反应。”他认为第一步是最为关键的。对此,日产汽车在这一步具备了两种技术:第一种是在Smart Miror Rearview智能内后视镜增加广角镜头,通过更摄像头去清晰地了解后面的情况;第二种是BSW变道盲区预警系统,是通过雷达技术对盲点进行报警、预警。”

日产汽车公司先行车辆性能开发部部长高桥信彦

在中国工作了一年半的日产(中国)副总裁小林健树坦言,“中国路面的复杂程度堪称世界第一,” 他认为,中国的公路结构相对复杂,且人多车多。因此,他说,“在这么复杂的交通环境之下,想要让驾驶人员360度全方位把握周边情况,一般来说超越了人的能力极限。而如何充分利用超过人类能力的机器去解决这种的复杂路况将是最关键的要点。” 对此,他说日产汽车将会在中国的本土方面不断加强学习研究,在此基础上不断磨砺技术。

日产(中国)副总裁小林健树

强化主动安全技术,提升安全等级

结合十余年对中国交通安全问题的深刻观察与实践积累的先进经验,日产汽车提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对主动安全技术的重视以及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紧密结合。在主动安全方面,日产汽车正积极扩充及升级其主动安全技术。以今年7月上市的日产劲客为例,其选择搭载的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 囊括了诸如LDW车道偏离预警系统、FEB智能刹车辅助系统、BSW变道盲区预警系统以及CTA倒车车侧预警系统等领先的主动安全技术,将主动安全配置扩展至紧凑级SUV市场。

同时,通过不断更新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及高速处理器等部件,日产汽车力求能够更好的感应中国复杂的路面情况,更精确地识别行人和物体,进而实现更好的安全防护。日产汽车业已推出的ProPILOT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辅助驾驶员与前方车辆保持适当距离,同时实现单车道下的自动转向。既可以保障行车安全,也减轻了驾驶员的负担。

主、被动安全技术相结合, 全面保护车与人

根据高桥信彦部长的介绍,主、被动安全技术的紧密结合也是应对交通安全课题的关键所在。目前,车辆的主、被动安全性能通常是在不同的碰撞速度下进行评价,而在实际的道路行驶中,主、被动安全技术在实施保护时是紧密协作的。对此,日产汽车提出主、被动安全技术应更紧密地结合,例如将以自动刹车辅助系统(AEB)为代表的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相结合,使车辆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道路状况和交通环境,有效降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凤凰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汽车&凤凰好车


《日产汽车:中国交通死亡率趋缓 智能安全技术是关键点》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hangqing/639916.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我要评论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