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都网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情 >

奇瑞“连环碰撞试验”撞出了什么火花?

[摘要]凤凰汽车讯 损失很小,车换下大灯和防撞梁就可以了,大灯都没怎么坏。一场碰撞试验之后的现场,不应该是惨烈的么?但是,奇瑞此次公开的连环追尾碰撞试验却别有看头。连环追尾碰撞试验在我国尚没有标准,对于这样的非标碰撞试验的意义是什么?博眼球、作秀,...

凤凰汽车讯 “损失很小,车换下大灯和防撞梁就可以了,大灯都没怎么坏。”一场碰撞试验之后的现场,不应该是惨烈的么?但是,奇瑞此次公开的连环追尾碰撞试验却别有看头。连环追尾碰撞试验在我国尚没有标准,对于这样的“非标”碰撞试验的意义是什么?博眼球、作秀,还是碰撞车真有实力?

10月24日,奇瑞在安徽芜湖的技术试验中心碰撞安全试验室公开进行了一次连环追尾碰撞试验:子弹车瑞虎7以50公里/时的速度(假设在高速状态下,发现险情后采取紧急制动,瞬间速度达到50公里/小时的真实状态),追尾目标车瑞虎7,目标车受到碰撞后,以26.2公里/时的速度追尾一辆空载栏板式货车。三车相撞,但场面并不惨烈——目标车被子弹车碰撞后,其安全气囊没有打开,当其第二次正面碰撞到货车时,安全气囊正常点爆,这一出色表现,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认可:“第一次碰撞后如果气囊打开,那么第二次追尾时气囊对乘员的安全保护就会失效。”此外,安全带、座椅、车身结构等没有明显的损伤,假人受伤程度也很轻。

这不是一场“秀”

“损失很小,车换下大灯和防撞梁就可以了,大灯都没怎么坏。”这是在观看追尾碰撞试验时,几个穿着奇瑞汽车工装的人在小声讨论的一个话题。他们口中的“损失小”到底指的是什么?由于人多,在相对比较乱的碰撞现场,笔者没有去考证,但无外乎两点:第一,试验车的受损程度能够验证其的安全性,“损失小”说明瑞虎7很耐撞,乘员很有安全感;第二,连环追尾碰撞试验做的很成功,车辆极高的安全性,让这次的试验成本降到了最低。

其实,当奇瑞声称要公开直播一次全球首例的连环追尾碰撞试验时,议论声就没有停止过。因为在刚刚过去的不久,国内某汽车品牌也声称进行了一次全球首例的“非标准”碰撞试验。在C-NCAP五星也被人诟病、调侃没有含金量时,进行类似奇瑞这样的碰撞试验的真正意义究竟有多大?“我认为这不是在博眼球,也不是在作秀。这是实车模拟真实车祸碰撞场景,奇瑞在非标准工况下进行测试,是提升车辆技术和安全的一种表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车辆安全与鉴定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强说,为此,他还专门调出一张从2006年至2015年奇瑞品牌汽车在C-NCAP中的得星情况,已由最初的两星到现在的五星,甚至挑战连环追尾这样的非标准工况测试。

欲证明什么?

那么,奇瑞这次连环追尾碰撞试验证明了什么?只是在证明瑞虎7的安全性?或许,这是奇瑞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宣告:奇瑞技术2.0时代已经开启。

碰撞车瑞虎7源自奇瑞2.0时代下的全新T1X平台。据奇瑞汽车试验和整车技术工程院副院长徐有忠博士介绍,瑞虎7仅在整车开发阶段,就进行了2000余次CAE模拟分析,开展了上百次台车碰撞模拟、上百次实车碰撞试验,模拟了实际生活中的大部分交通工况。

另据悉,在车身结构方面,瑞虎7采用6D纵梁框架和3R-Body的一体化笼式高强度车身结构;独特的封闭式副车架结构,更好地增加了碰撞稳定性和吸能特性;整车多条封闭连续传力路径,充分吸收和传递碰撞能量,最大限度保障乘员舱空间。

这此连环追尾碰撞试验,证明的不止是奇瑞的实力,同时也意味着整个自主品牌产品技术能力的跨越。

核心看点回顾:

 

本次测试模拟交通事故中发生率最高、危害性极大的“连环追尾”,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公开测试。

碰撞测试中,“子弹车”以50公里/小时车速冲击“目标车”。50公里/小时的速度设定,是假设在高速状态下,发现“目标车”后采取紧急制动,瞬间速度达到50公里/小时的真实状态。

“目标车”26.2公里/小时的“二次追尾”速度,比将要实施的2018版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公里/时)和目前欧盟新车碰撞测试Euro-NCAP(24.45公里/时)的追尾碰撞标准更加严苛。专家现场确认,碰撞数据证明,瑞虎7在降低驾乘员颈部因巨大外力冲击而导致的“挥鞭伤”方面表现优异。

测试中,“目标车”被“子弹车”第一次碰撞时,气囊没有打开,这是非常出色的设计表现。如果“目标车”第一次被追尾时气囊就打开,那么第二次正面碰撞卡车时对乘员的保护就会失效。

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假人的生物力学指标、车身结构,还是气囊、安全带、座椅等安全系统数据都表现抢眼,为驾乘者提供了优秀保护。例如,“子弹车”驾驶员头部伤害指数HIC,在50公里时速下,数值650以下为表现优秀,瑞虎7仅为64。


《奇瑞“连环碰撞试验”撞出了什么火花?》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hangqing/491409.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中汽协解读"双积分政策"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