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保险理赔 >

同为麦弗逊,科鲁兹操控碾压福克斯?

[摘要]爱车的诺诺微信号:icheNuonu 【写在前面】 重要的事说三遍:这是一篇你从没见过的操控评测!从没见过!从没见过!适合想深入理解操控的诺粉进阶。 它作为《操控魔方》的前传,提前跟大家见面。如果你对《悬架扫盲》系列已经欲罢不能,那么诺诺的《操魔》系...

  

  爱车的诺诺微信号:icheNuonu

  【写在前面】

  重要的事说三遍:这是一篇你从没见过的操控评测!从没见过!从没见过!适合想深入理解操控的诺粉进阶。

  它作为《操控魔方》的前传,提前跟大家见面。如果你对《悬架扫盲》系列已经欲罢不能,那么诺诺的《操魔》系列必将磨穿你的秋裤,让你成为方圆百里前所未有的汽车达人,请自备瓜子饮料。

  【老百姓选车,其实很痛苦】

  操控是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家选车关注的焦点,但消费者常见到这样的评价:

  A车操控扎实,悬架调校硬朗

  B车指向精准,底盘很有任性

  C车过弯犀利,动作毫不拖沓

  D车 … …

  于是上帝们疯了:尼玛,到底哪个操控好?

  

  图:部分网络车评

  拿最近PK得乌烟瘴气的两款人气家轿新科鲁兹和全新福克斯举例,网上的评测,写得不分仲伯,差异描述大多也就围绕后悬架形式(科鲁兹半独立,福克斯全独立),看完还是模棱两可,只见一堆人在评论里撕逼 … …

  不多废话,今天诺诺就用干得冒烟的悬架知识,配上诺式演绎,构成爱车的诺诺特有的操控评价。

  

  图:小小飞正在拆卸科鲁兹底盘护板

  【大片开演…】

  一句话点题,试车结论:新科鲁兹的操控和响应优于全新福克斯。

  原因并非副车架区别(科鲁兹用铝,福克斯用铁),而是基于颇有匠心的调校。不服就往下看,听诺诺分析。

  操控,在技术上是个很复杂的概念,我做个简化,从车友熟悉的“侧倾”入手,这也是跟操控关联度最高的词汇之一。

  侧倾,英文叫“滚”(Roll),即车辆转弯时,车身受离心力作用,倒向弯道外侧。过大的侧倾会影响操控响应,削弱横向附着(易侧滑),并让驾驶操作更困难。侧倾除了让弯道性能恶化之外,还会削弱驾驶员的信心,影响坐乘感受。

  

  

  图:汽车过弯时的侧倾

  因此,侧倾从被人们认识之日起,就同它的英文名一样不受欢迎,从工程师到车友,都在想方设法减少它。估计读到这儿,有人以为诺诺要聊平衡杆了,今天偏不提平衡杆,因为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先讲点简单的物理知识,再剖析侧倾和操控的联系。

  【侧倾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是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造成了侧倾,而离心力的作用点就是车的重心(Gravity Center,简称GC)。

  

  图:作用于重心的离心力造成侧倾

  侧倾既然是转动,那就得围绕某个中心,这个中心就叫“侧倾中心”,也叫“滚动中心”(Roll Center,简称RC)。

  注意,RC可不是重心哈,我遇到过不少人以为侧倾是围绕重心的,然后得出一个结论,重心越低越好,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侧倾中心RC跟车重分布没有关系,而是由悬架几何结构决定的。只要是能开着上路的车,RC都是低于GC的。

  

  图:侧倾中心RC的位置示意图

  正因为GC高于RC,所以转弯时的离心力就会围绕RC形成力矩(F×L),迫使车身向外侧倾斜。这个力矩越大,侧倾就越厉害。换句话说,要改善操控,必须减少侧倾力矩。

  

  图:侧倾力矩示意图

  想减少侧倾力矩,无外乎减少离心力F或力臂L。想减少F就得减轻车重,往往很难,车重就是成本啊,厂家能降早降了。因此,希望就寄托到力臂L上了,拉近GC和RC的距离就能减少侧倾力臂L。

  降低GC,对兼顾成本和实用性的家用车而言,潜力极其有限。于是,工程师只能把目光移向RC,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抬高RC。

  

  图:RC抬高后,侧倾减少

  有人可能要问:“诺诺,如果RC和GC重合,岂不是实现了0侧倾?”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种设计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不适合进入量产应用。

  【RC高度大比拼】

  RC在哪,那是从娘胎里带来的。因此,工程师必须在开发阶段对悬架结构、整车布置做很多仿真和计算,求一个最佳RC位置。在实际的汽车设计中,还会遇到不少因素阻碍RC的提升。

  回到新科鲁兹和全新福克斯,既然诺诺说新科鲁兹操控较好,那我们来探索一下它的RC高度吧。

  

  在这篇帖子里,我们以前悬挂为例。感谢技术研发部的杜蕾斯和编辑部小金,对这两款车的悬架数据做了精确的逆向测绘,拿到数据坐标后,诺诺就可以在电脑里面分析了。

  

  

  图:工程师在测绘悬架

  

  图:新科鲁兹测绘结果(前悬架下极限)

  

  图:新科鲁兹落地后的悬架几何位置

  图画好了!又是眼熟的麦弗逊悬架哈,对于这种悬架,可以用下图的几何方法找到侧倾中心RC,海拔为140mm(我知道,读到这里在笑的都是贴身铁粉…)。

  

  图:新科鲁兹常态下的RC位置

  距离地面14cm的RC,是什么级别呢?负责任的说,算比较高的了。

  同样的测绘,再来看看全新福克斯吧。解释一下,激光标线实际上很精细的,因为相机的CCD对它很敏感,所以照片里的光线显得比较“粗”。

  

  

  图:测绘福克斯底盘参数

  下图就是全新福克斯的RC位置,看出区别了吧?比科鲁兹矮了33mm!

  

  图:全新福克斯常态下的RC位置

  不要低估RC高度的差异,就跟某些部位的尺度一样,每1cm的差异都会带来操控感受的区别。一旦会用这个方法去识别悬架调校的差异,水平已远高于那些只会辨识悬架材质和悬架形式的砖家了。

  在实际驾驶中,车速50~60km/h,小幅度快速晃动方向盘(±5度),全新福克斯表现出来的主要是车身左右摇摆,而新科鲁兹则表达出积极而灵敏的车头指向变化,这就是14cm高的RC带来的直观驾驶体验。如要全新福克斯车头出现同样的指向变化,则需要更大的方向盘角度,或者更慢的转向动作。

  由于条件限制,诺诺没能实测两车的GC高度,但新科鲁兹车身更低矮,而且坐姿可以调到比宝马3系还低的程度,我推测新科鲁兹GC更低,加之新科鲁兹自重比全新福克斯少110kg(离心力小),再加之高举的RC,操控响应更胜一筹,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凡事都有个度,RC也并非越高越好。这个会在《操控魔方》的后继帖子里给喜欢技术的诺粉们深度科普RC的上限。

  【急速过弯时的新问题】

  既然聊的是侧倾,那么就要跟弯道姿态扯上关系。

  假如在弯道中,两台车都达到一模一样的最大侧倾,即悬挂行程达到极限(一边压缩5cm,一边回弹5cm),那么计算出它们的瞬态RC是这样的(计算方法略):

  

  图:最大侧倾量时的RC位置

  新的差异出现了!这时两个车的RC,除了已知的高度差异之外,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横向偏移。新科鲁兹的RC偏离中线44cm,全新福克斯偏离59cm。

  事实上,由于新科鲁兹的自重要轻110~120kg(离心力小9%),RC更高,悬架弹簧更硬,重心疑似更低,在同样的过弯状态下,新科鲁兹侧倾会更小,因此实际RC偏移会更少。合理考虑这些附加差异后的实际RC位置大致如下图所示,这下子区别就更明显了吧?

  

  图:实际情况下的过弯RC偏移

  我们分析RC的横向偏离干嘛?有什么影响么?

  别急,刚才是左转弯,我们来看下一右转弯画面,因为问题通常出现在右转弯时。难道左右转弯不一样么?嗯,是的,至少在中国是样的。

  

  图:右转弯时的RC偏移

  从上面两张图的可以得出结论,方向盘往哪边打,RC就往哪边偏移,打得越急,RC偏得越多。因为在中国,司机坐在左边,向右急转弯时,RC远离司机,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侧倾,感觉上更像司机侧的车身突然“下沉“。也就是说,司机屁屁和座椅的接触力在这一瞬间突然降低,座椅摩擦力也瞬间减少,这时有种人要从座椅上甩出去的感觉,这就是右转向特有的“不安全感”。

  

  图:右转弯时司机侧“下沉”

  因此,过弯时RC离司机越远,下沉感越明显,不安全感就越强烈。设想一下,你要用身体姿势去尽量hold住自己,还要应付弯道的复杂操作,是件多么手忙脚乱的事情啊。

  在这种极限工况下,RC偏移越少,司机和座椅越是感觉”浑然一体“(人车合一的感受,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座椅感受),这其实有悬架设计的功劳,而并非很多评测说的”座椅支撑性好“一句话那么简单。

  

  图:右转弯侧倾的典型实拍

  没有体验过的粉丝,可以找块空地试试看,50km/h猛地右转弯,有木有觉得自己要飞向左侧A柱了?幸好有安全带拉着哈。而向左急转弯则是信心更足,因为左转弯时的RC就在你屁股下面啊(此时就轮到副驾驶尖叫了)。

  读到这里,都是求知欲很强的诺粉。相信你也明白了,为什么新科鲁兹的底盘调校可以带给给驾驶者更多信心。个人觉得,如果新科鲁兹的转向力度可以再设置重一点,尤其是车速起来后,那就完美了。

  追求操控的反面就是偏向舒适和过滤路感,全新福克斯的底盘调校明显属于偏舒适风格,配合更轻的转向,可能是为了讨好主流消费者。而较低的侧倾中心,也有它特殊的好处,篇幅有限就不深入了。个人感觉,某些渠道宣传福克斯是”A级车操控王者“,这个帽子其实有待推敲,也许并不是福克斯的设计表达。

  【写在最后】

  诺诺的《悬挂扫盲》已经写了7集,刚聊完麦弗逊。之所以提前启动高级篇《操控魔方》,进入悬架的操控调校实战演练,也是应很多铁粉的呼声,所以就先写了个《操魔》前传,投石问路啦。

  本帖赤裸地分析了两个具体车型的悬架调校不同之处,可能会引发口水战,不过我坚信用技术和数据说话,是未来汽车媒体评测的大趋势,这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声音。还没开过这两款车的人,请先收藏文章供试驾后复习,自会拍案叫绝。

  要系统地评价操控,需要考察很多方面,侧倾和响应只是一部分。当然,全新福克斯的后独立悬挂也不是吃素的,我在《操魔》中,继续分析影响操控的其他因素时,还会教大家如何分析其他特征参数的。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丢在评论里,我尽量找时间回答,或根据常见问题调整后继讲座的内容。

  最后,衷心感谢提供爱车给诺诺测评的诺粉!

  想了解更多的买二手车、卖二手车、汽车保养、汽车维修、钣金喷漆等资讯就请关注爱车的诺诺微信订阅号:icheNuonuo(爱车的诺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同为麦弗逊,科鲁兹操控碾压福克斯?》河南新闻-豫都网提供,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auto.yuduxx.com/baoxian/335613.html,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豫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未经豫都网(以下简称本网)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详细声明请点击进入>>

返回豫都网首页
版权所有: 豫都网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3014680号
若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来信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邮箱:admin@yuduxx.com
未经豫都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